一天,一个商人决定到寺庙里面去推销他的货品——各种各样的梳子。这其中还包括了许多尘封已久的珍品级梳子,无论是材质还是做工都是一流的。可是一开始,他并没有想到会遇到的情况——把梳子卖给和尚们。
第一段:梳子卖不出去,但却帮助了一个和尚
商人走进寺庙时,看到的是无数顶戴着袈裟的僧侣。商人并不是太信佛教,但却非常谦虚戒备地前进。可是他走到那些戴着袈裟的人面前时,马上便遇到了难题。由于佛教和印度文化的某些特殊规定,和尚们不允许拥有任何私人物品,尤其是喜好逛街购物的和尚。
即使是商人作出了清楚的解释和戏剧性的介绍,和尚们仍然对这些梳子不屑一顾似的,似乎它们丝毫不能被他们所需要。但这时,一个穿着白袍的人出现在商人的眼前,这个和尚似乎更有兴趣于商人所带来的物品。
最开始,他们的谈话非常简单,只有短短几句话。可后来,他们聊起了家常,递了些茶,于是这个和尚突然拿出一只梳子,说着如果商人送上一些毛毯来,便立刻会购买一直等待已久的神器。
第二段:交易结束,商人喜得梳子当头
这位聪明的商人,听到和尚如此表示以后,当然也非常努力地想要达成对方的心愿。一个小时后,他找到了一家黑市信息询问处,卖掉了一部分非常需要的商品,挣得了资金。然后,他把毛毯送了过去,这样便兑换了这位和尚所拥有的珍贵梳子。
这场的商业交易并没有让其他人产生什么疑虑或者动摇。这些僧侣中的许多人看上去都非常温和而好客,商人还专门为寺庙所是的寺庙修建了一间休息室。然而作为一个商人,他是从这项交易中获到了很多的好处。他既能挣得更多的钱,又赢得了一位和尚的喜欢,并且在这个困难重重的市场上也许会过得更卓越。
第三段:经验教会商人不要忘本,心存感激
然而,在这场全新的交易中,商人还有其他的收获。他发现那些原本不屑于看他的和尚们,也有了和他沟通的兴趣。由于他努力地帮助了其中的一位,现在和尚们都开始打照面来与他交流,问他是否还有其他值得购买的物品,或者是否有任何新的优惠/折扣。在游历多个委托上门之后,此时商人真正明白了,亲和力和本领之一同样重要。
终于,这些和尚们毫不吝啬地比出读书佛经还要神圣的表情赞美起这个名字叫做“祥龙”的商人,他们因为拥有了精美的梳子而开心不已。
最后,这场非凡的交易让这个商人明白了一件事,互惠互利才是商业关系的核心,他深深感悟到需要感恩别人,提供自己的优势和资源来协助他人,这样才是赢取商业成功的捷径。